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 相关资源
人物库 南北朝
陈详陈朝 523 — 5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64 【介绍】: 南朝陈宗室,字文几
少出家为沙门
善书记
陈霸先侯景,召令还俗,配以兵马,从定建业
入陈,为陈留太守封遂兴县侯
文帝天嘉三年,累迁至吴州刺史
五年,讨周迪,败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大器南梁 523 — 55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大器 532年—549年 梁简文帝长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仁宗
梁简文帝长子。
武帝中大通四年封宣城郡王
历官侍中扬州刺史
侯景建邺,为台内大都督
简文帝即位,立为皇太子
大宝二年废帝,遂害大器
元帝时追谥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侃南北朝末隋初 524 — 605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诗2首,小传云:“慧侃晋陵曲阿(今江苏丹阳)人。
姓汤,住蒋州大归善寺。
”按此小传节录自《续高僧传》卷三四,传末云:“以大业元年(605)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
”其生年应为公元524年
终其一生,并未入唐。
全唐诗》误作唐人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晋陵曲阿汤氏子。
少受学于和阇梨
和尤神异。
世莫能测。
然于尊像。
事之如生。
见立像不敢坐。
劝人必造坐像。
行遇困厄。
救济不遗力。
尝见群猪被缚。
和因唱曰。
解脱首楞严。
缚辄自解。
猪逸去。
主亦从而放之。
苟众所会聚。
则为说法开寤。
晚年至邺盛化。
归向之徒。
颂其德至今。
竟卒于邺。
将卒。
有问其所證者。
曰吾得善根成熟耳。
初于和。
固有所传授
后往岭南
真谛专精禅寂。
岁晚住栖霞寺
又往扬都法师所。
偲素知其行业。
礼接之。
将别。
请现神力。
曰。
许复何难。
即出臂窗中。
长数十丈。
取齐熙寺佛殿额。
持还房中。
谓偲曰。
吾第恐世人惊异。
故不屑为也。
大业初
卒于蒋州大归善寺。
春秋八十二。
将卒之日。
忽掷三衣幞于堂上曰。
还汝众僧三衣。
吾今死已。
遽闭房入。
众愕然。
起追视之。
但白骨一具。
跏趺坐床上。
撼之锵然不散。
释慧侃
姓汤
晋陵典河人也。
少受学于和阇梨
和灵通幽显。
世莫识其浅深。
而翘敬尊像。
事同真佛。
每见立像不敢前坐。
劝人造像惟作坐者。
道行遇诸因厄无不救济。
或见被缚之猪。
和曰解脱首楞严。
猪寻解缚。
主因放之。
自尔偏以慈救为业。
大众集处辄为说法。
皆随事赞引即物成务。
众无不悟而归于道。
末往邺下大弘正法。
归向之徒至今流咏。
临终在邺。
人问其所获。
云得善根成熟耳。
奉其神化积有年稔。
众知灵异初不广之。
后往岭南归心真谛
因授禅法专精。
不久大有深悟。
末住栖霞
安志灵静。
往还自任不拘山世。
时往杨都法师所。
偲素知道行。
异礼接之。
将还山寺。
请现神力。
云。
许复何难。
即从窗中出臂。
长数十丈。
解齐熙寺佛殿上额。
将还房中。
语偲云。
世人无远识。
见多惊异。
故吾所不为耳。
大业元年
终于蒋州大归善寺。
春秋八十有二。
终日。
以三衣襆遥𢱍堂中自云。
三衣还众僧。
吾今死去。
便还房内。
大众惊起追之。
乃见白骨一具跏坐床上。
就而撼之铿然不散。
释慧侃
曲阿人也。
蒋州大归善寺。
灵通幽显世莫识之。
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
每见立像不敢辄坐。
劝人造像唯作坐者。
后往岭南修禅法。
大有悟解。
住栖霞时尝往扬都谒偲法师
偲异礼接之。
将还山偲请现神力。
即从窗中出臂解齐熙寺佛殿上额。
因语偲云。
世人无远识见多惊异。
故吾所不为耳。
大业元年终于大归善寺。
终日以三衣还众僧。
吾今死去。
徒众好住。
便还房内。
大众惊起追之。
乃见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
撼之锵然不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司马申陈朝 ? — 5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6 【介绍】: 南朝陈河内温人字季和
梁元帝时,为开远将军,从王僧辩侯景,除散骑侍郎,迁从事中郎
入陈,除江乘秣陵,甚有治绩,迁东宫通事舍人
陈宣帝死,始兴王叔陵作乱。
驰召萧摩诃帅兵斩之,以功封文招县伯
官至散骑常侍
历事三帝,内掌机密,颇作威福。
性忍害,好谮毁,朝之端士,遍罹其殃。
中秘事,往往泄漏。
候人主颜色。
忤己者,必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
是以朝廷内外,皆从风靡。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琳南梁末至北齐 526 — 57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6—573 【介绍】: 南朝梁末、北齐时会稽山阴人字子珩
出身兵家,少好武,因姊妹并入梁元帝后庭,得在左右,遂为将帅
王僧辩侯景,拜湘州刺史
果劲绝人,倾身下士,深得兵心,元帝疑忌之,出为广州刺史
西魏江陵元帝赴援,除湘州刺史
率师至长沙江陵已陷,元帝被杀,遂割据一方,求援北齐,立梁永嘉王萧庄,与陈霸先抗衡。
后为陈军所败,与萧庄奔齐。
齐以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特进侍中进封巴陵郡王
陈宣帝太建五年,陈将吴明彻北齐战败,被擒杀。
全梁文·卷五十九
字孝璋琅邪人
南徐州秀才,尚义兴公主,拜驸马都尉,累迁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终司徒左长史
(案后梁别有王琳,见卷六十八。)
全梁文·卷六十八
王琳(《酉阳杂俎》作韦琳),明帝时中书舍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大临南梁 527 — 551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大临 549年—551年 梁简文帝第四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7—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仁宣
梁简文帝子。
少敏慧,入国学,明经射策甲科,拜中书侍郎,出为琅邪彭城郡太守
侯景乱,都督城南诸军事
简文帝大宝初封南海郡王,出为扬州刺史都督南徐二州诸军事,累迁吴郡太守
寻为侯景杀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方等南梁 528 — 54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萧方等 忠壮世子、武烈世子 萧绎长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8—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实相
梁元帝长子。
以母徐氏失宠,为父所恶。
侯景作乱,方等率军入援。
城陷,归荆州,收集士马,筑城备战。
河东王萧誉不受湘东王萧绎节度方等都督南讨,及战,军败,溺死。
尝注范晔后汉书》,未就。
撰《三十国春秋》、《笃静子》,皆佚。
全梁文·卷二十二
方等字实相元帝长子。
太清三年,讨河东王誉,败死,年二十二。
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曰忠壮世子
有《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客卿陈朝 ? — 5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9 【介绍】: 南朝陈吴兴武康人
博涉群书,有口辩,颇知掌故。
累迁尚书仪曹郎
后主至德初,为中书舍人
后主盛修宫室,府库空虚。
为之重赋厚敛,岁入增数十倍,供挥霍。
寻加散骑常侍,与施文庆共掌机密
隋军入建康,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施文庆陈朝 ? — 58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9 【介绍】: 南朝陈吴兴郡乌程人
颇涉书史
初事陈叔宝(后主)于东宫,及后主嗣位,为中书舍人
深得宠信。
聚敛无厌,权贵疾之。
祯明三年,任湘州刺史
未之官,隋师来伐。
恐诸将有功,抑军情不报。
隋军入建康,被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宣帝陈朝 530 — 582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顼 高宗 宣帝 568年—582年
太建 569年—582年 十四年正月陈叔宝即位沿用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0—582 【介绍】: 即陈顼
南朝陈皇帝。
字绍世小字师利
文帝弟。
武帝永定元年袭封始兴郡王
文帝嗣位,改封安成王
废帝继位,官至太傅,领司徒
废帝光大二年废帝临海王次年位。
太建五年,乘北齐衰乱,遣大将吴明彻率兵北伐,尽收淮南失地。
九年北周灭齐,遣明彻徐州
十年,大败于北周,复据江而守,国土日蹙。
在位十四年,庙号高宗
全陈文·卷三
讳顼字绍世小字师利文帝第二弟。
梁承圣中,为直合将军中书侍郎
江陵陷,随例入关。
陈受禅,遥袭父道谭爵始兴王
文帝即位改封安成王
天嘉三年自周还,授侍中中书监中卫将军,寻授使持节扬州刺史,进号骠骑将军,加开府仪同三司,迁司空
天康初,授尚书令
废帝即位,拜司徒,进骠骑大将军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进太傅
光大二年宣太后废帝临海王三年正月即位,改元太建,在位十四年,谥曰孝宣皇帝庙号高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颜之推北齐至隋初 531 — 59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0或531—591 【绍】: 北齐琅邪临沂人字介
颜协子。
生于江陵,幼受家业。
博览群书,词情典丽。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侯景郢州,被俘,囚送建康
景平,还江陵梁元帝以为散骑侍郎
西魏江陵,被俘北去,后携家奔北齐,文宣帝(高洋)引于内馆,使侍从左右。
武成帝(高湛)时,掌文林馆,主编《修文殿御览》。
后主(高纬)时,除黄门侍郎
齐亡入北周,与魏澹等重修《魏书》。
周末为御史上士
隋文帝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
有《颜氏家训》等。
全隋文·卷十三
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侍中含九世孙。
,为湘东王左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出为世子方诸掌管记
元帝即位,以为散骑侍郎
江陵陷,入周,为阳平公李远掌书翰。
寻奔齐,除奉朝请
河清末,为赵州功曹参军
待诏文林馆司徒录事参军,迁通直散骑常侍,领中书舍人
武平中,除黄门侍郎,出为平原太守
齐亡,入周。
大象末,为御史上士
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
有《家训》七卷,《集灵记》二十卷,《冤魂志》三卷,《集》三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陈伯固陈朝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陈伯固 565年—582年 陈文帝第五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牢之
陈文帝第五子。
天嘉六年,立为新安王
宣帝太建十三年,累迁都督扬州刺史
性嗜酒,不好积聚,于诸王中最为贫穷。
始兴王叔陵情好甚协。
后与叔陵谋反,为乱兵所杀,年二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樊毅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南阳湖阳人字智烈
出身将门,少习武善射
梁侯景之乱,率兵从援台城,又从讨河东王萧誉,以战功历官右中郎将封夷道县伯
陈武帝即位,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反陈,败奔北齐侯瑱遣使招归陈。
后从讨巴、湘,攻广陵,破北齐军。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以数立战功,累迁荆州刺史
陈后主即位改封逍遥郡公
入隋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之元陈朝 ? — 59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3 【介绍】: 南朝陈庐江灊人
好学有才思,起家梁议曹从事史,除信义,寻为梁武陵王萧纪参军
陈文帝天嘉元年,从梁大将王琳败奔北齐,为扬州别驾
陈宣帝太建五年被杀,归陈,从始兴王陈叔陵咨议参军
叔陵诛,屏绝人事,著《梁典》。
移居晋陵县
全陈文·卷五
之元庐江灊人梁尚书令敬容疏族。
天监末,为临川王扬州曹从事史,转主簿
普通中丹阳袁昂辟为五官掾,总户曹事,寻除信义
大同中,为武陵王益州刑狱参军
侯景之乱,武陵王承制,授南梁州长史北巴西太守,未行,以谏东下被囚。
江陵陷,王琳召为记室参军,随府进司空咨议参军
永嘉王建号,除中书侍郎
使齐还,而永嘉败,齐主以为扬州别驾
及陈克寿阳湘州刺史始兴王叔陵召为中卫功曹参军,寻迁咨议,随府之扬州
叔陵诛,遂不仕。
陈亡,移居常州之晋陵县隋开皇十三年卒,年九十馀,有《梁典》三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大雅南梁 533 — 54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549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仁风
梁简文帝子。
武帝大同九年封浏阳县公
少为武帝所爱。
太清三年侯景台城大雅命左右格战,侯景军至渐众,乃自缒而下,发愤感疾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放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人字希逸
南朝梁宗室萧祗子。
建康陷,随父至,父卒,居丧以孝闻。
后主(高纬)武平中待诏文林馆
性好文咏,颇善丹青。
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引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兰陵人字叔休
萧允弟。
博学能文。
善隶书。
起家梁著作佐郎
侯景之乱,南奔岭表,依衡州刺史欧阳頠
陈,宣帝太建元年子纥为广州刺史据岭南反,二年陈将章昭达讨平之,始北还。
尚书金部侍郎
吕梁覆师,戎储空匮,转为库部侍郎
在职一年,器械充足,累迁中书建康
太建中广州刺史马靖兵甲精练,甚得岭表人心。
帝疑之,使喻靖入子为质。
性抗直,不事权贵,遂受谮免官。
卒年五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谢贞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陈郡阳夏人字元正
谢蔺子。
少通左传》,工草隶虫篆。
梁末大乱,江陵陷,入长安,没于北周
尝侍周武帝弟赵王招读,厚礼之,面奏放还。
陈宣帝太建五年归陈。
始兴王叔陵主簿知王有异图,因自疏于王。
叔陵刀斫后主,独不坐。
南平王友,掌记室
以母忧去职。
性至孝,哀毁卒。
全陈文·卷十六
字元正陈郡阳夏入,太傅安九世孙。
江陵陷,入周,为赵王侍读
太建五年归国,除智武外兵参军,迁尚书驾部郎中,进侍郎,出为始兴王扬州主簿,迁录事参军,领丹阳丞。
后主即位,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旷陈朝末隋初 534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613 【介绍】: 南朝陈末至隋初时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曹
年十二,出家于江陵宝光寺
通习经论,发明幽旨。
后住金陵,居律行寺,习大乘唯识等论。
归于郢二州宏法。
陈后主至德元年,归江陵,住遍觉道场,掌僧纲八载。
敕移居兴国寺,复改住丹阳栖霞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其先谯国曹氏。
今为襄阳人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年十二。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出家。
俄而辞。
明帝渚宫
京师
居律行寺。
西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
金鼓光明等经。
方将弘演
未得其人。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北面受焉。
三藏云亡俦侣斯逝。
复偕同学僧宗俱栖匡岫敷化。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师敬之。
后游湘郢间。
罔怠旧志。
陈至德初
言旋乡井。
居遍觉道场。
开皇三年也。
顷之诏徙兴国寺
屡赐香苏等物。
秦孝王建麾襄沔。
亲奉归戒。
炀帝即位
诏入京师次江阳
辞疾不行。
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
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遂有终焉之志。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
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
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释慧旷
俗姓曹氏
谯国人也。
其后别派。
今为襄阳人焉。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秀气标于弱岁。
天然孝敬率性高廉。
十二出家。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
祗勤仪训肃奉帷筵。
发明幽旨颇超群辈。
后辞朋帝渚问道王圻。
居律行寺听彭城讲。
玄关斯辟大义已通。
将事随方转相弘教。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俱值真谛
受摄大乘唯识等论金鼓光明等经。
俄而真谛涅槃法朋彫徙。
乃共同学僧宗俱栖匡岫。
分时敷说法化弥隆。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俱敦师资之敬。
后于湘二州累载弘道
虽亲觉久忘而地恩待报。
陈至德元年言旋旧邑。
隋开皇之三年也。
于遍学道场传经引化。
既律行严精义门综博。
道俗具瞻。
纲维是奇。
统掌八载摄是乌回。
后又奉敕移居兴国
寺任攸委。
丝纶再降。
香苏屡锡。
秦孝王帝子之尊。
建麾襄沔。
闻风伫德亲奉归戒。
炀帝纂历当符尊贤味道。
爰降王人近居辇毂。
道次江阳辞疾不见。
蒙敕丹阳栖霞山寺。
以事治养。
又素协性松筠辅神泉石。
赏狎既并缠痾用弭。
于栖霞法堂更敷大论。
新闻旧学各谈胜解。
归善禅。
房本栖玄精舍。
竟陵文宣之馀迹。
禅师慧晓之遗风。
镜潭月树之奇。
云阁山堂之妙。
曾事游处。
遂有终焉之志。
后携子弟徙而憩之。
崖谷泯人世之心。
烟霞赏高蹈之域。
其有怀真慕义者。
复萃于斯矣。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于寺房。
春秋八十。
顶煖淹时。
手屈二指。
斯又上生得道之符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弟子等树碑纪德。
常州沙门法宣为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昙瑗陈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僧。
金陵人
能诗文,以持律称名于时。
陈宣帝时令为大僧正,住光宅寺
每闭关自检,不预吊庆。
著有《十诵律疏》等。
全陈文·卷十八
昙瑗金陵人,住光宅寺,有集六卷。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金陵人
自幼及长。
罔替听涉。
数论时宗。
该贯无遗。
尤以文华自处。
名重京邑
而讲席则专师十诵。
五众揖其风猷。
士贵从其津济。
有陈之世。
莫之与让。
宣帝诏境内之僧受戒。
非满五夏皆参律肆。
仍于都辇大寺置场。
司给备衣食。
凡监捡科举之职一以委
于是乃搜擢明习辞义者。
二十馀人。
以敷厥训。
而道器大增。
或有学成告归。
必召问理事
使无凝滞。
而后遣之。
由是风俗为变。
诏褒美。
且升国僧正
光宅寺
力辞。
许之。
庆吊斋会悉谢绝。
石泉林
遇即忘返。
每游钟阜诸寺
揽物怀古。
触兴赋诗。
洪偃法师相唱和。
太建间
卒于所住寺。
春秋八十二。
之将终也。
谓众曰。
生死对法。
凡圣皆缠。
自非极位。
谁能免者。
愿勖进脩。
毋沦后有。
幸诸梵行。
同思此言。
道俗叹其明正。
诏依西域法。
阇维之。
建塔立碑。
以垂永久有十诵疏十卷。
戒本羯磨疏各两卷。
僧家书仪四卷。
别集八卷。
行世。
释昙瑗
未详氏族。
金陵人也。
才术纵横子史周综。
自幼及长以听涉驰名。
数论时宗普经陶述。
而威严群小不妄登临。
矜持有功颇以文华自处。
时或规谏之者。
因摆拨前习。
专征鄙倍。
弦韦所诰验于耳目。
由是名重京邑
同例钦焉。
以戒律处世。
住持为要。
乃从诸讲席专师十诵。
功绩既著学观斯张。
自尔恒当元宰
镇讲相续。
有陈之世无与为邻。
使夫五众揖其风猷七贵从其津济。
其有之矣。
常徒讲众二百馀人。
宣帝下诏国内。
初受戒者夏未满五皆参律肆。
于都邑大寺广置德场。
仍敕知监检明示科举。
有司准给衣食。
勿使经营形累致亏功绩。
既蒙恩诏通诲国僧。
四远被徵万里相属。
时即搜擢明解词义者二十馀人。
一时敷训。
众齐三百于斯时也京邑屯闹行诵相諠。
国供丰华学人无弊。
不踰数载道器大增。
其有学成将还本邑。
皆聚徒对问理事
无疑者方乃遣之。
由是律学更新上闻天听。
又下敕荣慰。
为国之僧正
令住光宅
苦辞以任。
敕特许之。
而栖托不竞。
闭门自捡。
非夫众集不妄经行。
庆吊斋会了无通预。
山泉林见便忘反。
每上钟阜诸寺偱造道贤。
触兴赋诗览物怀古。
洪偃法师傲岸泉石偏见朋从。
把臂郊垧同游故苑。
题树为诗曰。
丹陵粉叶少。
白水黍苗多。
浸淫下客泪。
哀怨动人歌。
春蹊度旅
秋浦没长
麋鹿自腾倚。
车骑绝经过。
萧条肆野望。
惆怅将如何。
续题曰。
龙田留故苑。
汾水结馀波。
怅望伤游目。
辛酸思绪多。
凉烟惨高树。
浓露变轻萝。
泽葵犹带井。
池竹下侵
秋风徒自急。
无复白云歌。
以太建年中卒于住寺。
春秋八十有二。
初微疾将现。
便告众曰。
生死对法凡圣俱缠。
自非极位有心谁免。
今将就后世力不相由。
愿生来讲诲分有冥功。
彼我齐修用为来习。
不尔与世沈浮未成通济
幸诸梵行同思此言。
终事任量可依成教。
言讫端坐如定欻然已逝。
道俗悲泣。
叹其神志明正不偶缘业。
有敕依法焚之。
为立白塔
建碑于寺。
著十诵疏十卷戒本羯磨疏各两卷僧家书仪四卷别集八卷。
见行于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